2009年8月17日

尋找另一種詮釋角度─《童話‧兒童‧文化產業》



適合兒童閱讀的作品很早就出現了,只是有待歸類而已。不論中西,兒童文學的理念已經有相當的歷史,比較欠缺的是純粹理論的探討與文學作品的剖析,這種現象在台灣十分顯著。華文作品的大量印刷與譯文的銷售都十分可觀,但上述二類的書籍一向不多。近幾年來,繪本與少年小說的風行,間接帶動了文學理論的探討與作品的剖析,但有分量的大家作品還是相當不足。

本書作者傑克‧塞皮斯(Jack Zipes)著作等身。他是一位全能型的學者,身為作家、學者、教授、翻譯家、實踐主義者,他把童話的研究從膚淺的合適性(suitability)與暴力的討論,化為故事的語言根源和社會化功能的辯正。根據他的說法,童話「充當一種有意義的社會功能,不僅是為了補償,也是為了揭發:以我們最佳的童話揭示的世界,揭露了在我們這個現存社會中介乎真與偽之間的罅隙。」他的著作並非以單一學門立論,精彩的論述廣泛涉及多種學門,如心理學、精神分析學、社會學、政治學、敘述學、後殖民理論等,細論童話中的諸種現象。他的相關著作確實給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帶來了新生命。



傑克‧塞皮斯以研究童話出名,他的研究切入角度常常給一般讀者帶來不同程度的驚喜。我們閱讀《童話‧兒童‧文化產業》(Happily Ever After…: Fairy Tales, Children, Cultural Industry)後,恍然大悟,原來童話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閱讀。選擇這本書主要當然是著眼於全書都在討論童話與兒童之間的關係,作者對童話改編成動畫的看法更有待我們去思考。當兒童文學作品這種平面媒介與電子媒介結合成文化產業的一部分時,是對作品的提昇還是淪落,在作者的冷眼觀察下,我們悚然發覺文化產業的可怕力量,但令我們比較悲觀的是,我們似乎無法抗拒這股力量的擴大與影響。短期的排斥,其實效果並不大。如何化消極的排斥為一種新的汲取力量,那恐怕將要花費一段相當漫長的時間。

作者以細膩的筆法敘述他對童話這個文類的觀察與反思。角度特別,直接牽動了讀者的反思。我們瀏覽〈糖果屋〉時,不會想到大飢荒的問題,不會想到父母遺棄子女的可怕行為,更不會想到格林兄弟把文中的親生母親改為繼母的原因。閱讀〈穿長靴的貓〉,我們才了解深藏童話中的教化功能,不管你是否喜歡,只要你逐頁翻開,你已經深陷於作者有意安排的教化陷阱中了。翻閱《木偶奇遇記》,我們只知道鼻子變長變短的趣味場面,更無法了解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必須遭受那麼多的折磨,要當上帝的子民可真不容易。

作者從《木偶奇遇記》出發,開始深入分析迪士尼文化產業獨佔的可怕層面。「迪士尼」這樣的通俗文化產業,正合乎當前許多人對「輕薄短小」的嚮往。在以商業利潤掛帥為主要考量之餘,迪士尼更不忘隨時隨地宣揚「經濟與文化侵略」的豐碩成果,《獅子王》的拍攝便是一個最佳例子。經濟殖民與文化殖民完全取代了武力殖民。這種力量完全呈現於《獅子王》主題的宣揚與一般觀察的熱烈歡迎。

在沉重尖銳的批判議論中,我們又看到作者溫厚的一面,我們亦步亦趨地緊隨他的腳步,重返偉大的說書人班雅明的悲慘世界。散文般的筆法十分淡雅地勾勒了這位說書人的一生,讀者不能不為班雅明的不幸遭遇流下同情之淚,也為一向手無寸鐵的文化人悲哀。一位不計名利、埋首於自己最愛的文化人,根本無法與侵略者共存。自殺並不容易,它需要極大的勇氣。班雅明選擇了這條路,他個人的消失卻間接救了不少人的性命,降低了個人死亡的悲情,更提升了他的高貴情操。



這本書是筆者繼《龍騎士二部曲─勇者無懼》一書之後與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的部分學生共同研究翻譯的成果。傑克‧塞皮斯說理清楚,用字卻不淺顯,其中多處的義大利文、法文以及德文把我們師生給困住了。幸運的是,透過東方編輯部的努力,這種語文上的困擾終能一一解決。書中部分專門術語的譯法仍然不甚理想,希望專家學者能不吝指教。

─《童話‧兒童‧文化產業》,2006年7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