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日

另一條青少年小說創作的途徑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之間,美國和蘇聯熱衷於開發人造衛星、載人太空船和人類登月等空間探索領域的競爭。無數的經費都花費在這些競爭上,卻忽略了占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面積的海洋。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於1869~1870年間以法文出版的小說《海底兩萬哩》(20000 Leagues Beneath the Sea)雖然為人類與海洋的互動做了一番的陳述,然而一直到二十世紀後,人類對海洋的了解才有了較大進展。
人類對海洋的了解一直是破壞多於建設。這些破壞海洋生態的人類活動包括海上鑽油、商船航行、捕魚作業、海水汙染等。地球上幾乎已沒有任何海洋沒有被人類活動所影響,超過百分之四十的區域都遭人類活動兩項以上的破壞,目前僅剩百分之四的海洋區仍維持純淨,然而這些地方卻大多狹小而分散。南北極附近的海域目前尚能保存原貌,但全球暖化的狀況無法受到有效控制,這些海域的生態也將難免倖存。
這些觸目驚心的摧毀行徑讓作家憂心,有一些具備海洋知識的作家開始以科幻的筆法書寫他們對當今或未來的預言。這類天啟式的作品自似乎另成一種科幻小說的主流。他們不再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表示憂慮,設定的空間也不僅侷限於邪惡的大城市。即使是大城市,也是以其敗亡為主軸,例如《海島人的贖金》(Reavers’ Ransom)和《飢餓遊戲》(Hunger Games)。然而作者在敘述破壞之餘,依然對人類的未來抱著樂觀的態度,《黯》(Dark Life)亦是如此。
大地反撲,導致海平面不斷上升,吞噬了低窪地區;地震頻仍,崩解了各大洲,陸地紛紛沉沒。這些《黯》的故事背景實際上已發生在當前的現實世界裡。作者借力使力,虛擬的海底家園成為主角泰伊一展身手的極佳空間,也是突顯人性善惡的展演場域。全書類似西部拓荒史情節使得讀者的「憶舊」「懷古」情愫再現,為青少年科幻小說的寫作另創一條可與現實結合的途徑。這本融合科技、冒險與推理的作品,呈示在讀者眼前的,不僅僅是作者非凡的想像力,而且她的豐富海洋知識也讓大小讀者驚豔。
《黯》遵循青少年小說書寫的主軸,總是在「成長」與「啟蒙」這兩個主題打轉,只是本書作者的戲法自有她的巧妙之處。她以當年西部開拓的精神來鋪陳未地球人如何在海底尋找新的生存空間。她藉主角泰勒的所見、所聞、所思來描繪未來世界的變遷,細膩刻劃他的冒險歷程,值得讀者細心品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