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日

人對大自然的反思

有心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的人常為尋找適當題材而苦惱不已,因為他們想知道我們的孩童究竟喜歡什麼樣的故事。其實,我們周遭到處都是故事,等待有心的優秀作家來擷取。仔細思考,下面這些題材都可以在作家的生花妙筆下,化成感人的故事:家庭(包括核心家庭、大家庭、單親家庭、新住民家庭等)、同儕、青春問題(自我發現、獨立、性等)、生存與冒險、殘障者、文化差異、運動、尋根。除了這些之外,還是另有其他題材可以讓他們發揮才情。
如果我們回頭檢視台灣近二十年的本土兒童文學作品,會訝然發現,真正能以短篇故事或小說形式來呈現人與大自然互動的作品並不多。讀者如果想了解台灣海洋生態,可以閱讀海洋作家廖鴻基的作品;陳昇群則多次藉由科展的故來刻畫當代學童如何增長自然知識;王文華也寫過拯救地球系列故事。相對之下,溫小平《地球的朋友們》這本書的寫法和前面這三位作家不太相同。
在作者虛擬手法下,與地球關係極為密切的太陽、月亮、星星,氣候現象(風、雨、雲、雪),地球本身的海洋、河川、森林,再加上頻密的地震,都有與地球相關的故事,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未來地球的存亡。作者以她的奇想虛構上述的這些擬人化的大小實物或現象,如何在不同的時空,以自己該扮演的適當角色,來關切地球的存亡,同時批判地球人的種種罪過,因為大地的反撲幾乎全是地球人造成的。作者同時期待地球人能自我反省,調整與大自然的互動。
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好作品多少都具備「提供樂趣」、「增進了解」與「獲得資訊」這三種似乎完全以讀者為出發點的功能,本書也不例外。作者應用豐富的想像力,將虛擬的大小角色擬人化,對話與動作完全與人類一模一樣,孩子看了,免不了會心一笑。同時,作者還不露痕跡地把相關知識一一溶入,讓孩子不知不覺地吸收了許多該具備的知識。她關心大自然環境的不斷變遷實況,因此,在故事有趣的敘述過程中,不時加入最新的資料,達成「獲得資訊」的功能。
孩子在閱讀這本書之後,如果想對地球之美有進一步的認識,可以讀讀阿爾多.李奧帕德(Aldo Leopold)的《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A Sand County Almanac:with other essays on conservation from Round River)和約翰.缪爾(John Muir)的《夏日走過山間》(My First Summer in the Sierra)這兩本以散文筆法描寫大自然之美的好書。當然也要順便細讀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這本至少已影響兩代人的好書。



、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