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7日

手法與功能


打開一本新書,常會想到,如果要探討這本書,該從什麼角度切入?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細讀《卡里布彎,數學獵人》後,發現至少可從兩個角度談談這本新書:表達手法與閱讀功能。至於結果,必定是眾聲喧嘩,因為每個人接觸一本新書,都是以他(她)過去閱讀的總經驗出發,結果當然不會相同,也不應該相同。

談表達手法,這本書第一個觸及的問題是:誰來寫原住民的故事?是漢人還是原住民?如果原住民寫自己的故事,會原汁原味嗎?會過度悲情嗎?也許原住民寫自己的故事有它的優勢,但熟悉該族歷史文化的他族人以客觀的角度仔細思索後,再動筆書寫,一樣可以寫得精彩感人。這本書的作者一定讀了不少有關布農族生活習俗的資料,敘述時不動聲色、不疾不徐,在適當的段落融入,使得描繪更加生動可信,如獸鋏的應用以及「咬人八」的設計等。在現當代布農族的實際生活狀況方面,作者確實做了不少努力,盡力去合理描述。
在敘述觀點方面,作者有意以「我」為主要敘述者,但難免會遭遇到某些困難,例如擔心小讀者閱讀不易,只好轉換敘述者,或者改變說故事方式。幸好這種情形不多。其次,「善惡分明」的二元化現象往往是一般少年小說難以擺脫的困境。《卡里布彎,數學獵人》在角色的塑造方面似乎也有這種難處,但作者拿捏得還不錯,至少「我」與蓋格兩人的父親的刻劃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處於灰色地帶。

專家學者認為,優秀的讀物應具備「提供樂趣」、「增進瞭解」與「獲得資訊」這三種功能。仔細思索一番後,會發覺「提供樂趣」最重要、最直接,因為當代孩子的閱讀選擇空間十分寬廣。他們絕不會挑選乏味說教的書來折磨自己。這本書不會缺乏樂趣,「我」、蓋格與祖父在對抗濫捕的漢人過程中,便是趣味叢生。
最讓原住民無法茍同的是漢人的濫捕動物與破壞大自然行為。書裡的爺爺告訴「我」:「大自然的生存法則不是廝殺,而是相互依賴;獵人本分不是比賽誰的獵物多,而是誰能尊敬這片土地給予我們的養分,就是優秀的獵人。」這段話間接點出了「增進瞭解」與「獲得資訊」這兩種功能。至於原住民生活的描繪當然也在這兩種功能層次了。它同時告訴讀者,不同族群的男女結合潛藏著某些無可避免的文化差異衝突。如何突破這種因文化差異而造成的衝突有待時空來解決。
作者刻意的描繪原住民善用機智,以原始的處事方式來對抗漢人的欺凌,而漢人則被刻劃成佔盡原住民便宜的族群,這點需要雙方的小讀者去反思一番。如果作者的筆觸能多些憐憫同情,作品會更具深度與廣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