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4日

《神祕谷》並不神祕

少年小說的寫法沒有一定的準則,適合少年小說的題材也沒有一定的範疇。在作家的生花妙筆下,凡是涉及青少年的生活與學習均可化為佳文。近二十年來,台灣少年小說的創作雖突飛猛進,但能將科學知識恰到好處的融入作品裡的作家並不多,而這方面又有其需要,畢竟孩子的閱讀必須多樣化,以達成博學多聞的終極目標。李潼的《神祕谷》雖沒有史詩型作品那般磅礡豪邁,卻也有類似極短篇般的面面俱到,科學知識就在敘述中帶入,值得細細咀嚼一番。
《神祕谷》是李潼的早期作品,以故事取勝,採用的形式並不複雜。全文由主角范武來擔任敘述者。他代表了相當多的現代青少年的思考模式:徘徊在學校壓力與自我抉擇之間。他不能算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養鴿子也因功課欠佳,得不到父母的支持。雖然小叔全力挺他,但小叔自身難保。在故事的展演中,讀者也可約略讀出李潼的批判意味:只有教科書的內容才是學子唯一的學習材料嗎?現代父母的管教方法正確嗎?自命高人一等的漢人真的比樂天知命的原住民優秀嗎?
李潼一向倡導「新台灣人」不遺餘力。他在宜蘭落戶多年,所以他書寫《少年噶瑪蘭》;他在花蓮念書,所以他在這本作品裡描繪心目中的烏托邦:「神祕谷」,太魯閣族人居住的地方。在他筆下,那地方是范武逃家後闖入的地方,可以避開課業得壓力。但神祕谷跟所有的虛擬烏托邦一模一樣,絕非可久居之地。
讀者在翻閱本文數頁之後,也許會認為這是一本科幻小說,因為作者在故事起頭後,大量鋪陳了天文知識。等范武離家出走,進入神祕谷與太魯閣族人互動,讀者才恍然大悟,李潼寫的還是他最擅長的成長小說,用了「在家→離家→返家」的傳統模式。這種手法並不希奇,但作者寫作呈現的巧妙之處,卻不同於他人。我們細讀之後,會發現他強調的是:青少年唯有走出家門,才能成長。范武的離家不是刻意的,但無心插柳的結果,就某種角度來說,照樣完成啟蒙儀式,邁向成長。
表面上,范武在離開神祕谷後,人生步入另一成長階段,但以後的日子要如何過,是好是壞,卻有待讀者參與書寫。這又進入另一個新的詮釋空間。簡單的故事依然有無限的延伸空間。范武回家後,還能養鴿子嗎?他的功課會進步嗎?小叔會繼續灌輸他課外的科學知識嗎?小叔會有上大學的機會嗎?如果沒考上大學,范武的壓力會增多嗎?有心的讀者可以根據自己過去的閱讀總經驗,極力想像,激發出無數的書寫空間。這種讀者參與寫作的不同揣測,自然是現代閱讀的良好方式之一。《神祕谷》雖然文字不多,情節也不算複雜,卻能留下不少的延續討論空間,足以證明李潼確實是青少年文學界的先知型作家,因為他的書寫形式始終走在時代的前面。

故事裡的故事

書先生滿臉輕鬆的在台上晃著,銀幕上出現的是繪本《自私的巨人》的封面,台下的小朋友睜大不解的雙眼注視著書先生。「這個故事太熟了……」終於有位小朋友忍不住先開口了,書先生得意的笑了。
「今天我們來細讀幾篇好作品,來找出它們共同的根源,」書先生停頓一下,繼續說,「作者王爾德在這篇故事裡加入了聖經的成分,各位小朋友有沒有發現?」面對無數疑惑不解的紅嫩面孔,他點點頭。「各位一定記得巨人發覺春天來了,滿園春色中只有一個角落仍籠罩在嚴冬之中,一個小男孩正孤零零地站在那兒,因為他個頭太小爬不上樹,只能圍著樹轉來轉去,哭泣著不知所措……」
「然後巨人悄悄來到小孩的身後,雙手輕輕托起孩子放在樹枝上。樹兒立即怒放出朵朵鮮花,鳥兒們也飛回枝頭放聲歡唱……」一位個頭不高的小女孩接著說。
「妳故事記得很熟嘛,」書先生誇獎了一句。「為什麼巨人念念不忘這位小男孩?」
「因為小男孩親吻了巨人的臉!」一位男孩子搶著回答。
「答對了!」書先生很高興。「在故事快結束時,這位小朋友出現,一雙小手掌心上留有兩個釘痕,他的一雙小腳上也有兩個釘痕。這些又象徵什麼?」
整個會場一下子靜悄悄的,「這問題很難嗎?」
「那孩子是指耶穌基督嗎?」還是那位小女孩。
「答對了!」書先生又追問一句,「妳是基督徒嗎?」
小女孩搖搖頭。「不是,但我讀過聖經故事。」
「這個就是這堂課的重心,」書先生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樣惹得哄堂大笑。「其實很多西方的故事都來自聖經。王爾德在他的〈快樂王子〉結尾的地方又放進聖經的元素。請各位小朋友幫我唸唸……」
銀幕上出現了這兩段文字:
「把城市裏最珍貴的兩件東西給我拿來,」上帝對他的一位天使說。於是天使就把鉛心和死鳥給上帝帶了回來。
  「你的選擇對極了,」上帝說,「因為在我這天堂的花園裏,小鳥可以永遠地放聲歌唱,而在我那黃金的城堡中,快樂王子可以盡情地讚美我。」
  一片高亢的童稚聲布滿會場。書先生等大家齊聲唸完後,又丟出另一個問題:「少年小說裡有嗎?」
「有!」那位書先生相當喜愛的瘦高女孩馬上回應。
「妳來說說看。」
「我們以前討論過的《記憶傳授人》就是一個例子。主角喬納思帶著逃亡的加波,就像守望天使陪同耶穌進入死亡的白色世界。蘿絲瑪麗(Rosemary)亦具有厚重的象徵意義。瑪莉即耶穌之母,而Rose(玫瑰)則是但丁在《神曲》中用來代表多層比喻。傳授人就是上帝的化身……」
「《孿生姊妹》就是從《舊約》上以掃與雅各這對孿生兄弟鬩牆的故事轉化而來的……」一位從未發言的女孩接著說。
書先生滿意極了:「《納尼亞傳奇》和《黑暗元素》這兩套系列書也是。要想充分了解文學,不止是聖經,還有佛經啊,古蘭經啊,你們都要懂一點……」
「那〈目蓮救母〉的故事也算是了!」後座冒出粗粗的男孩變聲。
書先生點點頭,因為這堂課的點化工程已經順利達成了。

2012年3月11日

何刻畫人物?
(1) 生理外表與個性
(2) 情緒或道德特徵
(3) 人際關係
(4) 動作、對白、其他角色的反應
(5) 敍述者的描繪
2 . 人物的分類
(1) 圓形人物:複雜多面、有若真人、善惡兼之
(2) 扁平人物:易於辨認、易於記憶、黑白分明
3. 人物的衝突
(1) 主角與大自然力量
(2) 主角與另一位主角
(3) 主角與社會力量
(4) 主角與其內心抗爭
(5) 主角與神
(二)情節
1. 動作:一連串穿越時間、展現統一與意義的事件
(1) beginning:不穩定、衝突、對比的情境
(2) middle:衝突的發展與力量的重整
(3) end:衝突解決、走到穩定
2. 情節與動作
(1) 動作的順序

(2) 情節的順序


3. 情節的架構
(1) 展開 (exposition):把有關人物和事件的訊息給予讀者的過程
(2) 糾葛(問題或困難)(complication):趨向穩定時所遭遇的種種困難
(3) 結局 (denouement):衝突的結果、難題的解決、新穩定的建立